打破国外垄断,国内供不应求, 21世纪的“黑黄金”——碳纤维市场前景广阔!

2022-04-28

  碳纤维听起来或许比较陌生,但这种含碳量达到90%以上的新型纤维却无处不在,小到钓鱼杆、羽毛球拍,大到飞机外壳、风电叶片,都有它的身影。以前,这种新材料大多依赖进口,而现在这一局面正在逐渐改变。


57c6aac5b55fbcfbdcae9880f6fb5b73.jpg

   碳纤维 (CF或者石墨纤维)是直径约为5-10微米的纤维,主要由碳原子组成。碳纤维具有几个优点,包括高刚度、高抗拉强度、低重量、高耐化学性、耐高温和低热膨胀。这些特性使得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军事和赛车运动以及其他竞赛运动中非常受欢迎。然而,与类似纤维如玻璃纤维或塑料纤维相比,它们相对昂贵。

   碳纤维生产时,晶体里的碳原子大部分平行于纤维的长轴排列,这使得碳纤维具有高强 度-体积比(在其尺寸下有更高的强度)。数千根碳纤维捆扎在一起形成丝束,丝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编织成织物。

   碳纤维通常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当用塑料树脂浸渍并加热烘干时,它形成碳 纤维增强聚合物(通常称为碳纤维),该聚合物具有非常高的强度重量比,尽管有些脆,但是刚性很强。碳纤维还与石墨等其他材料复合,形成具有很高耐热性的增强碳-碳复合材料。


027785088b70d0f1b79b71e9df549c6b.jpg


打破国外垄断

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西宁投产


   9月8日,中国建材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西宁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首批碳纤维产品能达到国内领先的T700及T800级水平,这种强度的碳纤维适用于压力容器、光伏等多个产业领域。碳纤维强度是钢的7到10倍,密度是钢的1/4,还有抗疲劳、强度高等性能,因此被称为21世纪的“黑黄金”。

   记者了解到,西宁的碳纤维生产线采用干喷湿纺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的国产化率更是高达85%。投产后,能极大提升我国碳纤维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的能力。据了解,中国建材已成为中国商飞的战略合作伙伴,将为C929国产大飞机机身部段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

   生产线的投入,既能够解决我们国家航空航天、新能源,包括汽车领域方面的应用,更能够突破战略性的、国防上的一些应用,对解决我们国家的“卡脖子”技术和环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供不应求

国产高性能碳纤维仍有缺口

  去年,我国碳纤维消耗量为4.8万吨,但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不到2万吨。尤其是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我国产能仍有较大短板。

  除了中国建材,多家碳纤维生产企业都开始扩产计划。今年1月,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7月,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项目的首条碳化线开车成功。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的2-3年,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碳纤维价格也会逐步平稳。

发力新能源

碳纤维市场前景广阔

   碳纤维不仅有固体的特性,还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数据 显示,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对碳纤维的需求占30%左右。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推动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将成为未来碳纤维市场的主要增长极。

   在自行车、F1赛车、高尔夫球杆、鱼竿和球拍等体育用品中,碳纤维材料已经有成熟应用。而风电领域,将给碳纤维市场提供很大的增量。

   目前风电叶片主流的结构材料还是玻璃纤维,但是随着整个叶片大型化以及海上风电的高速成长,叶片的尺寸已经由原先的40米、50米级别到了70米、80米。目前我们正在开发110米的海上风电叶片就必须要用碳纤维。



这家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去年向全行业提供了12.3G瓦的风电叶片。负责人介绍,碳纤维目前只应用到主梁帽等叶片的一些关键部位。随着风电机组往大功率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已经迫在眉睫。2020年,全球风电叶片的碳纤维用量保持了20%的强劲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该领域碳纤维需求将达到9万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表示,风电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大的主要驱动力,去年用量大概在2万吨,基本和体育休闲用量持平,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包括光伏发电、氢能源的战略的实施,这对于碳纤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