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不断打破技术垄断,国产碳纤维正处于进口替代机遇期

2023-03-22

国内企业不断打破技术垄断,国产碳纤维正处于进口替代机遇期

国内企业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世界碳纤维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我国碳纤维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 1962 年,总体上与日本同时起步,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以及日、美等碳纤维企业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和产 品封锁,我国碳纤维研究进展缓慢,长期受制于人,严重依赖进口。2000 年以来,国家加大对碳纤维领域自主创新 的支持力度,将碳纤维列为重点研发项目。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碳纤维行业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 业化程度快速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我国已先后突破了 T700、T800 等高性能碳纤维的千吨级产业化,2019 年 中复神鹰实现了干喷湿纺 T1000 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标志着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经过 近几年的追赶,国产 T700S-12K 小丝束碳纤维的复丝拉伸强度与模量达到同级别东丽碳纤维性能,与世界碳纤维先 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政策加码促进国内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多项关于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支持政策,促进碳纤 维产业的发展。2015 年国务院对未来国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提出阶段性要求,为确保技术研发的持续 推进提供了政策支撑;2016 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高性能碳纤维列入高端材料,提出需要大力发展高性 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等技术,满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中, 提出要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为未来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 些政策的推出,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科研创新、产业化推广以及产能提升。

全球碳纤维产能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高。近年来为满足全球市场碳纤维日益增长的需求,各大碳纤维企业扩产意愿 明显,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 20.76 万吨,同比增长 20.9%。由于碳纤维技术壁垒极高、资金投入巨大,使得 国际上真正具有碳纤维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数,目前全球碳纤维主要生产商包括日本东丽、吉林化纤、 美国赫氏、日本东邦/帝人、日本三菱、德国西格里、中复神鹰、宝旌、台塑和美国氰特等,其中日本东丽是世界最大的碳纤维制造企业(含收购卓尔泰克产能),拥有碳纤维产能 5.75 万吨,占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的 27.7%,其生 产的碳纤维综合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业内一般对标东丽的产品标准进行研发;吉林化纤和美国赫氏并列第二,均拥 有产能 1.6 万吨,占比 7.7%;位列第四到第六的企业分别是帝人、三菱、西格里,占比分别为 7.0%、6.9%、6.3%, 行业 CR6 为 63.2%,行业集中度高。


分享